“
我们经常听到家政行业的薪资很高,这份高薪背后,是无数家政员难以言说的心理负荷。
投身家政服务领域,从业者往往要承受诸多鲜为人知的辛酸与不易,月嫂在产妇的脆弱期,以24小时待机的状态守护母婴健康,育婴师长期照顾雇主家的宝贝,忍受着远离家庭,节假日无法团聚……她们是生命的摆渡人,却常常在暗涌中独自挣扎。
在非正式访谈中,许多家政一线人员分享自己内心的压力。
“
刚入行的时候心理压力最大,上户的时候很忐忑,宝宝比较哭闹,我紧张到三天三夜没合眼。
雇主家庭成员之间育儿意见不一致时,我需要协调各方意见,左右为难,精神压力很大。
身体上的劳累我可以通过艾灸、休息来舒缓,但心里的难受真的很难缓解!
雇主嫌弃我普通话讲的不好,我生怕做错事,很是煎熬。
1
家政人员为什么需要心理支持?
作为家政员,您是否也经历着这些类似“糟心事”!
①信任危机与工作压力
如,精心烹制的饭菜未能合雇主心意,或是打理的卫生未达雇主标准,屡屡遭受批评与指责,满心委屈却无处诉说。
②家庭分离焦虑
如,长期住家工作,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,孩子出现了厌学、叛逆情况,心里特别焦虑和无助。
③情感压抑与孤独感
如,每天面对宝宝,没什么机会和外面的人交流,感到孤单与无助?
④职业认同危机
如,当作“仆人”一样对待,雇主用命令的口吻指挥,还经常言语上轻视,感觉自尊心受伤。
⑤工作界限模糊沟通不畅
如,除了带娃,雇主还让你给全家人做饭,打扫卫生,洗衣服等家务活,沟通无果。
种种如此状况无疑会给家政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重负,内心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压力。
2
主动寻求心理支持是进步的体现
“定期心理调节就像给手机充电,充满能量才能更好服务他人”。家政服务人员主动接受心理辅导恰如护士定期接受消毒培训,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必要职业防护措施。
国务院《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》提出加强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培训,2023年山东发布全国首个《家政服务员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指南》地方标准,标志心理服务从政策层面进入家政领域。
从国家到地方,家政员的心理健康支持越发得到重视,家政从业者主动寻求心理咨询服务,是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标志,更是行业迈向专业化、人性化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3
家政员从哪里获得心理支持?
“保证家政员的心理健康,既是对家政员的保障,也是对雇主家庭的负责。”为帮助广大家政从业人员应对生活压力和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,东莞市家庭服务业工会联合会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特别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,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。
心理咨询师介绍
尚爱云拥有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学位,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及国家社会工作师。她曾担任东莞广播电视台《家园故事汇》《辣妈好犀利》等节目的特邀心理嘉宾,并长期从事家庭心理治疗工作,累计咨询时长逾1000小时。
她曾开展政府、慈善会公益项目及心理讲座近400场,并担任多家公益组织的核心成员,在心理咨询及家庭关系处理中有深厚的经验。
1
2
(尚爱云与咨询者进行互动疗愈)
3
家政员如何预约公益心理支持?
→预约通道
东莞市家庭服务业工会联合会:
赖老师 13556712152
→面向群体
全社会家政从业人员(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、倾诉和调适指导)
→公益形式
线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对一支持
→时间安排
视预约时间安排心理咨询时间
关注家政从业者的心理健康建设需要从业者的重视,乃至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消费者的认知转变。
呵护心灵健康的从业者,才能传递真正有温度的服务。亲爱的家政从业者,“心病”不可怕,及时心理疏导,构建及时有效的心灵“防火墙”,让家政工作更从容舒心,从而推动家政行业朝职业化、规范化管理迈进。